族民主集中制,并不是世袭,当然有个好老爸,世袭起来也是有利的,手里面兵强马壮,别人也只好选你。
吴越渡海登陆后三天,乌桓南方一个小部落终于看到满山遍野的吴越军,赶忙派了部落最好骑手快马报告在柳城的各长老。
吴越机动步兵也没飞速上前,而是不断修建临时城寨做为支撑点,毕竟粮道要是被断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吴越是两个登陆地点,在后世大小凌河间登陆步步为营的是机动步兵以吸引乌桓来攻打。而吴越太上王率领一万五千骑兵走葫芦岛,那边本来就有一条从碣石(秦皇岛)到柳城的山间小路。这个时候吴越商人的用处就体现出来,这附近山路小道基本都被商人摸个门清,地图上也清清楚楚标注好关隘、道路。
吴越太上王情愿多走几百里绕道,直接迎上乌桓的话也就大半天的路程,不远,但是对撼不是吴越太上王最喜欢的。
“传令下去,沿途不得有活人。”吴越太上王为了保持自己隐秘,不得不这么冷血,要不这一万五千骑兵就会交待这里。
关内八百里关外一千里,说得就是关外地广,这关外地大之外,还非常荒凉,在这个陆桥地段反而是游牧民的集聚区。乌桓之后,也没真正落到汉人手里,一直是杂处。毕竟这里离着山区草原太近,随便骑马就能从高原下来,而汉人很难处处设防,地方不如沈阳那边安全。所以历史上也是辽东比辽西更加汉化,汉人更多。
打仗嘛,群架对一个最好。辽东襄平也被吴越快骑告之。边郡郡府襄平和内地的郡县不同,这里驻扎着一支数千人的骑兵以随时防备乌桓骚扰。
这个时代好处在于汉人对胡虏们没啥心理障碍,没有啥恐韩症的。我们的历史往往只记人家对我们的掳掠,但是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我们比人家要狠得多,也没少烧杀劫掠胡虏。当然边将不管那边的,多不是善人,善人在边疆活不成。
这样蓟县出发的大军慢慢逼近碣石,他们不知道的是吴越太上王已经在他们前头,襄平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