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巧,要不咱们也买船,运回吴越去卖?”
“呆子,亏你想得出来,那地方能那么好去么?海军每年都沉船上百艘,国家沉得起,咱们沉得起么?”潘巧有点气急。
吴越海军每年海难沉船上百艘,好在按照规定都是船队行进,都有小艇搭载,只要不是碰到大的风浪,人员多数还是能救下来。这也是吴越强调不许单船下海的缘故,船吴越损失得起,人可损失不起。再说海军现在也学精了,远远的大船、好船作为主力是不多的,最多的都是类似沙船的尖底改版,便宜量又足,也沉得起。确实沉得起,大明朝,400料的福船战舰也就75两银子的人工成本,外加不到200两银子的材料成本。当然按照吴越的标准,什么珍珠不要,楠木用杂木代,反正也没指望用好几十年啊。,海里泡个几年,转给各地江河湖泊运输商社。大船么,行船江水还是不错,要不就是干脆卖了给沿海的军队和民户做渔船。更何况和西洋的贸易中赚取大量资金财物,那些沉船抚恤也摊薄在海运外贸成本内。
吴越大王看着南洋各郡和南洋几大岛的法院发来的粮价波动奏章,怎么这么不巧啊,再过个三年粮价跌下来多好!现在吴越在南洋各岛的巡回法院还有个义务就是上报各地物价,因为人口稀少的关系,法院也确实没啥主业务干,不做这些辅助业务的话,法院的人也太空闲。这个也是吴越一大特色,南洋不像本土人口众多。很多部门有兼职,监察院负责人口一档子事,检察院负责野生动物保护和农技推广。毕竟各郡什么部门都要齐全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是兼职来做。越是偏远,越是如此,有些小县,干脆县长大人挑很多工作,好在人口少,也好管理。当然吴越大王也是体恤部下,轮换来做,干个七八年就上调吴越本土,也是回大汉的唯一途径。当然新招募的官吏,第一次历练就是下南洋,去南洋锻炼自己。吴越不提倡一个岗位一个地方做几十年。其实也是穿越人士彻底融入这个社会后的一种本能反应,不能让下面生根发芽,要流动,流水不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