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家都特别重视死后葬器,杨晨毓也受感染,没能幸免。
“是啊,您是该去看看陪葬的兵马俑呢。”申艳丽拣了一粒蜜汁杨梅扔嘴里。
——-
阳羡县令老早接到密令,自己带了一票衙役来城外迎接大王亲临。吴越待遇高,一个衙役一年的收入就有稻米40石之多,还不是汉石,而是吴越石,比之汉石还要多出大半。),而同时期一个秩比300石凑曹或者令长实得不过40斛一年而已。要是按照汉制,那就是拿8斛到南天门矣。故而几个衙役倒是勤快的很,忙前忙后的准备吃喝。县令自然还是回聘的汉官,吴越贵族不愿意到阳羡为官,主要怕山越再复返。而在海外的话,大抵上土著具灭,也就少了顾虑。一旦山越反,小县城恐怕挡不住山越的攻势。尽管吴越得到吴郡后,在阳羡县城建立了军事城堡和一支三个小队的步兵武装。300人三个小队足以应付一般的战事,但是山越大规模叛乱的话,怕就压制不住了。阳羡地处山丘之间,肥沃土地不算多,以现在数万人口而言,自然是足够了。但是自从吴越陶瓷琉璃商社在这里开工后,明显粮食供应就接不上了,而要依赖无锡和乌程的供应。县令自然是买来的官职,不过做了一年就被送给吴越,好在吴越愿意返聘县令之类的官吏,工资开得也高,就留着没走。吴越工资是高,而且很多事不必用县令主管。但是规划、建设、农田什么的食物反而是比为汉官时忙。吴越希望每个农户土地都能临近水渠和道路,故而水利建设就有得忙活了。吴越一年两熟,还要休耕休牧,每户农家规定休耕休牧的土地都要被督促到,何况还有农耕法,每户必须留三分之一的土地做草场,不得种植粮食。这般下来,各地的县官事务比之汉官更忙。好在牛马牲畜饲养只是由县令负责几户模范户即可,而不必像以前汉官那般去量每头牛每匹马的后背肥瘦。自然也不会去管牛马生死,那都是农牧商社的事务。县官目前最头痛的就是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和流民工作。
“小臣范惠恭迎吴越大王莅临阳羡,大王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