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由驻吴越的国王担当。这样两王轮流,就算某个国王有事殁了,也能有个替补,国王由家族内选举产生,报吴越两院和吴越大王批准。得不到批准的,就要发回重选。原则上两院不会干涉各国内部继承人的事情,但是有不识相的还是会被两院或吴越王弹劾。而且首次提出了太上王的概念,也就是连着轮流三次-24年后,必须强制选新国王,满届的老国王退位成为太上王,进驻吴越咨议院。
新的架构是针对南洋各国统治者的,由于地理隔绝的关系,目前有效统治只能搞到这一步。撒落在太平洋上众多岛屿吴越不可能有精力一个个好好管理,目前赐给各大臣故吏和不得势之贵族也是最好的办法。只有等到工业革命开始后,各大洋岛屿治权才可能正真落实。引来外人分享战果也是不得已,那些外人的统治基础是吴越王,而不是战功,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通过战功的贵族领地和外来贵族领地将不会和谐。只有这样吴越统治才能牢固而持久。这也就是刘莹问杨晨毓内耗的问题时,杨晨毓借用红朝太祖之原话~党外无党,封建独裁,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当然后世把原话也是整理过的,改成所谓帝王思想,好在杨晨毓跟班时的老教授听过太祖原话,可谓记忆深刻。太祖当年很多话不得发表,可见集团利益有时候真的会阻碍历史进步。太祖原意建国后组建若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施行美式民主互相监督互相竞选。可惜太祖是胳膊拧不过大腿,集团一旦成势,改之何难哉!杨晨毓趁吴越诸领地都是新开发之地,很有必要把各种势力掺和在一起互相制约。两院议员们没想那么多,在杨晨毓开出各自建立所谓伯国、侯国、公国后,全票通过杨晨毓的提案。本来么,两院议员中都是贩夫走卒农民猎人出身,即使有点概念在小恩小惠前自然是不计较了。当然为了体现吴越主导的华约统治,财政、人事、军事、司法都独立出来,没有留给各国。也就是说各国国王们统治的钱得从自己腰包内掏,税也要照样上缴,非自己产权土地还没管理建设权。当然在自家土地上建设城镇,那么光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