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转战二千里,攻下七十余州县,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金银百余万两。
第六次入塞:崇祯十五年十一月,阿巴泰率清军从墙子岭入塞。清军直入山东,一路上纵横千里,兵锋止步于南直隶海州一带。连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次年四月北还。清军此次入塞,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余,牲畜五十五万头,金银数百万两,财物不可胜数。
清兵入塞,抢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国力日益强盛。而大明却遭受了空前浩劫,城破人亡,千里荒无人烟,再也无力与清军作战。
清兵入塞并不仅仅以抢掠毁坏为主,而是策应农民起义军。每当农民起义军即将被消灭之时,清军就大规模地入塞,调动明朝兵力,使被围困的农民起义军绝处逢生。大朝朝廷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疲于奔命,终于轰然倒下。
世上没有那一条防线是牢不可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人建造了数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却被德国人用运动战轻易地突破。从秦朝时,中国便修建了万里长城,寄希望挡住北方的游牧民族进攻。长城成为人们的心理安慰,做着天下太平的美梦,可每每被异族入侵击得粉碎。后来统治者大多没有吸取教训,仍然满足于安乐,以为有长城挡着,便可尽享纸醉金迷的生活。
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汉朝时,霍去病长途奔袭匈奴,封狼居胥,保得国家平安。明太祖朱元璋派蓝玉等大将北征,打得蒙古人远遁。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打得异族不敢窥视大明。可是后来的明朝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以至使瓦剌、鞑靼、满洲人屡次突入长城,兵临北京城下,随时有亡国之灾。历史教训发人深思,居安思危方能使人保持进取心。只有在心中筑起一道防线,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攻代守,才能真正御敌于国门之外,维护和平局面。
《月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