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军退守铜山后,士气低落,郑袭、郑赓、杨富等将领相继降清,人心已散,势不能支。康熙三年三月,郑经与洪旭率军东渡,于初十日抵达台湾。郑经继续设六官管理政务,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在陈永华的辅政下,郑经定制度,抚土民,通商贸,兴学校,进人才,台湾日益强盛。
闽浙沿海岛屿上的明军残部见大势已去,纷纷登陆投降清军。张煌言所部决不受招,继续坚持抗清。浙江总督赵廷臣与提督哈尔库、水师提督张杰定议,分兵三路出海搜剿。康熙三年六月,张煌言所部遭受重创,无力再战,只得退入舟山群岛。
葛明劝道:“张大人,舟山荒凉偏僻,物资匮乏,不若退至台湾。”张煌言坚定地说道:“偷生朝露,宁以一死立信。”坚持留守舟山抗清。此后,清朝除采取武力进剿,还实施禁海策略,把沿海居民尽迁移于内地。舟山明军失去了外援,缺衣少食,伤病也无法医治,士气低落,处境日趋艰难。
这日,众将齐聚中军大帐议事。张煌言向众人深施一礼,将领们大惊,纷纷起身还礼。张煌言眼中充满着泪水,留恋地看着众将,哽咽着说道:“诸位兄弟随我抗清不弃不离,历尽艰辛,苍水深表感谢!”葛明急忙说道:“张大人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为了抗清复明大业,即使献出生命,亦是在所不惜!”
张煌言痛苦地闭上眼睛,半响方才睁开,艰难地说道:“满清起自努儿干都司建州卫,本我大明属夷,虽然窃踞中原,夺得江山社稷,终归夷入华夏则为华夏。各地义师尽灭,清虏用儒家文化收买人心,统治已然稳固,百姓渐已接受清朝。我不忍心兄弟们受苦,人民受到战乱伤害,故此请兄弟们散入民间,隐姓埋名,去过平静安逸的生活。”众将闻言如雷贯顶,皆抱头痛哭,实在是不忍心离开。
这时,帐外传来一片哭泣之声,初如蜜蜂嗡鸣,后愈来愈大,震得几案鸣响,情凄意切,令人伤心欲绝。众将大惊,急忙走出中军大帐。只见千余个明军士兵跪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