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来回走动,忧思重重的想着心事,面对一个功夫比他好很多,智谋也绝不比自己差的人。他不由得有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远在宝林市的一个山区里,萧华婉也在想着心事。萧华婉想的是卓明涛和徐玉瑾,柳漫风他们,这儿的山很大,大的好象天很窄,鸟都飞不出去,在大山的半山腰处,有几间破败的房屋,只有巴掌大的一块操场上一根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告诉你这是一个学校。
萧华婉就在这所学校里。
这里远离城市。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山里的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有到过县城,更别说到宝林市去了,他们就在白云和山水中度过一生,有些村落甚至还保存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
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萧华婉,一个是近60岁的男人罗建军。
罗建军是当年的知青。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插队来到这里,后来当了老师,在这所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所学校一干就是40年,这里说是学校。其实也就50来个学生。一到五年级分成两个班,老罗一个人的时候就这个班上课,那个班自习,来回交替。
当萧华婉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深深震撼。她不敢相信在这喧嚣繁闹的世界上还会有这样的地方。一切都那么原始-----课桌和登子是用山上的青石板做的,年头长了被孩子们的衣袖磨蹭的油光铮亮。黑板倒是用水泥砌的,岁月在上面刻下横七竖八的裂纹。窗户上的玻璃早烂了。贴着白色的塑料薄膜。墙是用山上的石头垒起来的,很结实也很粗犷。屋顶是用石棉瓦打造的,有不少地方已破损,阳光照下来透过屋顶在教室里形成几何般的光柱,光柱里有灰尘飞舞。
老罗黑瘦黑瘦的,脸上皱纹很密,像一块苍老的树皮。人很闷,话不多。只有在他一笑的时刻,那笑容里的羞涩带着一种真善美的光辉能瞬间穿透你的心。
萧华婉问他一个人怎么能够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坚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