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用于租用,一些则是离城下面的衙署经营的,这些便可以给人安排工作。
这种规则颇有些类六七十年代,土地、铺面、房屋归公家所有,不过他们的铺子全部都是公家所有的,房屋则是划了片区,分好两种。
一种是公家安排的员工的房屋,人们只有居住权,如果你不在这个位置上的,可能要搬走,另一种是有所属权的,允许自由买卖,有房契地契,但是要去府衙备案。
可能民众并没有像是大氏族那样的富贵滔天,但是基本上都能吃饱穿暖,日子富足安稳,生活过得相当的不错。
时间又过了几日,便到了五月初四,一行人在一处莲花城落脚,申时进了城门,一行人租了一处三进的的院子落脚,打算在这里歇一歇,毕竟这都做了十天多的马车了,实在是累得慌。
小院三进,一进是倒座房的位置,二进是正院,有东西南北四处厢房,南边屋子的高度和倒座差不多,用作了厨房和烧水的屋子。
后罩房则是一处小阁楼,中间挖了一片池子,两边是回廊,这会儿池子里的莲花生得正好,青叶浑圆碧绿,莲花俏立其中,莲丛之中还有不少的莲蓬。
在那水池之中,还放着一个小竹排在水面上摇摇晃晃,边上还有一个撑船用的长竹竿,仿佛是要撑着竹排采莲去。
李临和苏莞二人住了后罩房的阁楼,谢思安和小桑也在后罩房安排了一个屋子住下来,余下的人分着住主院和倒座房。
苏莞对那一池莲花很是喜欢,对于水面上的竹排更是蠢蠢欲动,想要上去。
不过路上奔波也一天,也实在又累又饿,只得先出去找吃的。
莲花城是附近的大城,是鱼米之乡,城池围绕莲花湖建造,鱼虾蟹等水产颇为丰富,而且每每到了夏日,这莲花湖里的荷花盛开便是一大好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便有不少客人前来赏荷纳凉。
尤其是端午不久之后,便有一场采莲女采莲的比试,颇为热闹,引得附近的人都到这里来游玩。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