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待考人员之一。
这边祭祀的热闹还没完全消散,那边就听说了此事,朱里正、朱族长有些意外。
“你家大宝、二宝要下场,我们是老早就知道的,怎么……怎么还还要选其他人?朱大娘,你到底是个什么打算,先给我们透透底,让我们心里有个数呗。”
叶瑜然说道:“是这样的,这朱氏书塾不是办了好几年了吗?本来孩子们要是成绩好,就送到镇上去,可后来村里条件好了,我们也请了秀才老爷做先生,就没有再送。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要检测一下成果吧?”
“我的意思是,送他们下场试试。”
“不管成绩如何,混一个考试经验也好。他们有经验了,先生有经验了,下回书塾就知道怎么做了。”
“朱氏书塾是我们村子里自己的书塾,我们总要想办法把它办好吧?不试一下,又如何知道它会走成什么样子呢?”
……
听到叶瑜然这么一番话,朱里正、朱族长感慨万千。
想当初,朱家说要办这个书塾的时候,他们何曾想到会有今日?
叶瑜然当年提出要办这个的时候,是为了什么?
为了启蒙。
当时朱七才刚刚考出成绩,她家大宝、二宝也读了书,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就想带动村里的人。
考虑到大家条件不好,直接送到镇上启蒙不划算,便说在自家村子里办一个,正好他们家就有“启蒙”的经验,给村里的孩子启蒙够用了。
本来只是给孩子启蒙,但村里懂堆肥计划、水田种植法、间苗法的人不是不多嘛,朱家考虑到一个一个教起来麻烦,就搞了一个培训班,把村里人组织在一起学习。
顿时让教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人、小孩子都能排上。
再后来……
从朱家出来,朱里正感叹:“你说,咱们这书塾里要真考出了什么童生、秀才之类的,那会是什么样子?”
“那肯定不用说,那肯定是好事啊。这村里,谁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