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四年底,大齐高压极圈统治下,被压制下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爆发。
从沈阳到徐州,从内庭到边关,从军队到民政,从浑河到淮河,南北多警,遍地烽烟,偌大帝国,再无一处安宁。
受沈阳内乱波及,金应河和郑一石兵团被重新整顿。
大军分驻朝鲜、山西,河南、蒙古各地,截止十一月底,帝国引以为傲的十一大兵团十万大军,真正能调动的兵马不过在辽东的区区两万人。
最要命的还不是兵力上捉襟见肘,而是资源的严重匮乏。
在长达十年的持续高烈度战争下,齐国国力早已严重透支,如今一旦失去湖广和南明补给,帝国各条补给线忽然变得岌岌可危。
问题一直在内部。
以卢象升为首的新内阁,虽没有像陈新那样主张全盘改革,但都一致认为,大齐现有的高压模式,已经难以维系。
卢象升建议,请求减免辽东,山东等地农户的余粮征集,缩减至武定元年的水平。
如果削减至武定元年征收标准,只能收到一半粮食。
维系帝国根基的十一个兵团很快就会缺粮少食的,崩溃在所难免。
除非,朝廷能在明年夏收之前,解决掉山东白莲教和湖广流民问题,而且要在两场军事行动中获得收益(至少不能再继续放血),否则,谢阳等人推断,关内和辽东届时将会崩溃。
奢谈改革是痴人说梦,时间已经不够,以战养战,成为续命的唯一可能。
山东、湖广两个战场,孰先孰后,以哪个战场为主?
考验帝国决策者战略定力的时候,到了。
卢象升提醒太上皇,那日陈新之所以敢在大正宫大放厥词,是因为他在山东有广泛的民意支持,或已于豪左勾结,诛杀此贼,山东必更加混乱,再行平叛,得不偿失。所以·····
“陈新虽死,然朝野上下,还有很多人想要改革,这支势力,陛下不可不察!臣以为,可借此贼之死为契机,在齐鲁推行改革,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