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太初四年,得益于充足的降水和不那么多的蝗虫,辽河平原秋粮丰收,拳头大小的土豆和黄橙橙的玉米,以及沉甸甸的稻谷,堆满了辽东各个州府县的谷仓,管粮食的小吏裂开嘴角傻笑,濒临辽东的草原牧场上,牛马长得驃肥身健,民政官员统计说,大型牲畜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不止·····整个辽东可谓风调雨顺。
仿佛是上天眷顾穿越者,眷顾多灾多难的大齐,给太上皇一个惊喜。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否极泰来,帝国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时,变故却再次发生了。
九月初,在大齐统治核心,在铁岭清河等地,发生了农户对农会的叛乱活动。
那些原先老实巴交坚决拥护大齐的农户,将收获的土豆稻谷藏在自家柜子里,埋在后院地窖里,拒不上交给农会,按照农会余粮征调制度,普通农户需要上缴当年收成的七成左右将无偿上缴给农会。
农会派人进入各家各户强征粮食,遭到许多农户的坚决反抗,一些退伍老兵也加入反抗队列中。
最终,酿成铁岭等地大规模的农户叛乱。
帝国之所以如此沉重剥削老区百姓,是因为近几年发生的几场大战都在北方,比如和朝鲜的战事,和罗刹鬼的战事,以及准备报复倭国的军事行动。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是支撑东征西讨的决定性因素。
实际上,要维持帝国战争烈度——即要满足同时发动三场局部战争的能力——辽东和关内百姓都需要勒紧裤带,节约每一粒粮食,以供应前线部队。
除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百姓还需承担工业积累造成的农业消耗,以及在湖广修筑的天心城。
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后,都转嫁到了普通农户身上。
武定皇帝主政时,曾经多次减免农户负担,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孙传庭等人迫于后勤压力,不断加重赋税,直到百姓难以为继。
齐国存在不过才十五年时间,这短短十几年中,至少爆发了五次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