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队伍去听,好似回到了上辈子选修课程时候一般。
多听,多问,少装。
论起对道藏典籍的阅览,他完败在此地绝大多数道人之下,除去一些无门无派的散人,陈屿肚子里那点儿墨水掏干都没个二两。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叫蒋勤安。
大部分道士还是循规守矩的,对思维跳脱、语出惊人的话并不搭理。
好在陈屿也没打算靠所谓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出人头地,那太蠢了。
确实,他脑袋里记得不少前世道教经典的只言片语,而且基本能被他知道的都是那种极为富含哲理的部分。
然而那又怎样,这是现实,论道大会上的道士哪个没读过两本道经?真以为靠两句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就能将他们折服?
陈屿反正不这么觉得。
再者,折服了有啥好处?
当大佬就很快乐吗?起码现在要做个好好学生才是真的有用。
他一向有自知之明,不会去出这种没必要的风头,老老实实将在大会上抛出的各种言论、灵感、脑洞记下便可,试着去理解,但无需深究。
他很清楚,自己要的只是道士们关于修行的感悟和想法。
仅此而已。
不过,饶是如此,精神力加持下记忆和理解能力拔高了数层的他还是给场地上的不少道人留下了印象。
[一位勤学好问的年青道士]
而随着陈屿听得越多,有时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来,这使得他的身影进入了更多人的眼中。
渐渐的,有人轻声谈论。或是打听背景出身,或是表示赞许看好。不过大部分都还在论道,波澜不大,所以他自己对此尚不知晓。
午时,有卖烙饼的小贩推着木车来到林子旁,好友瓜果、鸡子、包子馒头乃至肉脯、烧鸡的。
更有茶楼差了伙计,提着一桶桶装满了茶水的木桶靠在场地边,被衙役拦住。
毕竟是名动整个广庸府的大事,加之正元观每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