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元年(168年),夏,大伏,热浪肆虐着土地,天气也尤为炎热。
好在这里吹过的风还带着一丝凉爽,才不至于让人热的只想泡在清凉的河流里。
大灾之后的萧条退却了不少,劳作繁忙的景象也在这个大伏天消散不少,大多数都躲在树荫下乘凉,享受着安宁时光里的闲暇日头。
游牧鞑靼的踪迹仿佛消失一般,没有在后城这边出现。
这也让云光松了口气,消灭灾病,兵卒可出了不少力,需要好好休整休整。
一年的辛苦劳作,后城的城墙往上增了六米,也往外拓展了不少。
从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了不少,日常活跃的人群,让这里比车师城更加繁华。
后城标志性建筑,宽敞硕大的学堂此刻人来人往。
一块宽敞的匾额,就挂着一个字。
‘法’!
两旁矗立的牌匾也耐人寻味。
依法行事问心无愧!
光明磊落敢问苍天!
稚童,少年,青年,少女,每一个人此刻都行色匆匆。
越过刻着‘法’字牌匾的大门,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朝着最大的教室走去。
自从建立学堂以来,普及文字教育的工作徐端静一直也没有拉下。
自己儿子云光,学生叶帆,常钰,李咏,还有老先生邹察帮衬下,填鸭式的教学认字也算初具规模。
学会了认字,那就可以开始学法明理!
当然后城这地界,读书认字的大多是都是一些年轻人,上了年纪的还是喜好摆弄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实打实到手的粮食可能让他们个个喜笑颜开。
日子有了盼头,生活有了希望,这才想着去搞种田之外的事!
今日学堂人来人往,也是他们的老师徐端静在此授课。
这所宽敞的教室一时间竟然有些拥挤,就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趴在窗户上低声攀谈等待老师的到来。
放眼望去,除了适学年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