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认为应该放宽对高利贷的约束,小民用钱换命,为什么不许。这是人说的话?
改革之难!改革之难!为什么难?改之前难,改的时候难,改过了维系难。
强大的历史惯性,使得高利贷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小民的脆弱性使得其自身借贷成本极高,地主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也会提高利息。类似于后世小微企业借贷难。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听起来荒诞不经,但从风险的角度上看有其现实性。
改革是不可能回退的,这一点,赵昕与赵祯的看法是一致的。赵昕得了名声,赵祯得了实在好处,怎么可能吐出来,所以问题就是如何解决。
因为高利贷被打掉,大量资本自借贷业务析出,转向大宗商品,不仅仅是粮价,其他很多物价也是一起上涨。资本需要一个蓄水池,美国股市,日本债市,中国房市,都是这个道理。要么房子涨你住不起,要么粮食涨你吃不起,那当然是房子涨了。
赵祯的手段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效果,赵昕请命道:“望父皇许儿臣经办此事,半月可平。”
老实说,赵祯并不相信赵昕有这个本事,哪怕是赵昕在淮河有几个粮仓,但统共不过五十万石,这一次物价涨幅凶猛,哪里是这么好平息的。
“你要多少粮布?粮布定价多少?”
“当下要务,不在出粮布,而在定人心。不然纵有千万石粮食又如何。”赵昕口气很大,要是别人这么说,赵祯直接就骂书呆子了,但是这儿子总是能够带给他惊喜,倒也不妨多些期待。
“你是准备靠那粮票布票吧,有用吗?”赵祯存疑。
“不错,国无水旱,而物价疯涨,此人祸也,必以人治之。”
”罢,你只办事便是。”
赵昕躬身道:“儿臣仍有一事相求,望父皇允诺。”
“言!”
“此番人祸,只怕牵涉到不少权贵勋旧,父皇之意不知何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祯要是不给赵昕权力,一些事情还真的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