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背诵,如《墨子》、《尉缭子》、《司马法》、《鬼谷子》,其中以吴起的《吴子》和《孙子兵法》最是爱不释手,甚至,他还试着为孙子兵法注译,写心德体会…甚至还集结而成《孙武十三篇》流传后世。
自然,这些兵法是没白研究的,曹操不仅领悟到了战争法则,更是学会了做人方法——知进退,识成败,知荣辱。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曹操,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愣头青,他脑海中能生出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方法,这是对曹操未来性格与能力形成的最关键的几年。
“《吴子》《孙子兵法》…”
曹铄将曹操喜欢读的这些兵法一一的罗列,左思右想,觉得少了点什么。
要知道,曹铄穿越前也很喜欢兵法,特别是对古代的战法十足的热衷,动不动就要泡在历史博物馆或者古军事博物馆中一天,当然了,这也是他木有女朋友的一个原因,得多奇葩的小姑娘?才会把约会的地点挑在博物馆?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凭着曹铄单身这么多年的手速,曹铄把这些兵法翻了一遍又一遍,他更是知晓,古人的兵法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只陈述理论,没有事例,或者说,只有已发生过的事例进行支持。
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理论嘛,总是很生硬的,需要足够的例子去支撑,而将后世兵法与理论完美结合,更侧重于人心的,曹铄认为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穿越前各大出版社修订了无数个版本,更是将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详尽的描述。
比如以逸待劳,除了理论外,例子就是刘备与孙权的夷陵之战,这发生在几十年之后…此间涉及了很多名将。曹铄却可以把这故事中的所有的人物改个名字,做为例子,让老爹曹操去体会。
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结合实践,这样去感悟兵法,进步的速度一定会加快很多。
最关键的一点,曹铄几乎能把《三十六计》给默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