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四千多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死于最后鸣金收兵时,被蛮兵的追杀。然而那个时候若不收兵,接下来就是毫无疑问的溃败。
他用主动性的鸣金收兵,以及那些实际上根本不能参战的民众造成的声势,华丽地掩盖了一场险到极点的败仗。实际上,当时他们这一边可以说已经无力再战,如果木不孤没有被突然出现的,满山的“敌人”惊到,怀疑他们还有再战之力,而是不顾一切的杀过来,他们根本就是守不住的。
但是对于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见多了几乎是毫无理由的惨败、大败,敌人的强大和他们自身的羸弱,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这一次,他们面对的同样是蛮族的精锐,而他们这一边,即便人数更多,其实也只是勉勉强强聚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主帅不过是个以前没有上过战场的读书人,身边的战友大多是都快要丧失斗志的败兵残勇,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能够击退敌人,已经让他们生出极大的自信。
更何况,这一次他们可是从正面跟那些蛮人以硬碰硬,打了一场真正的硬战。而最后,在满山的哄笑中,敌人狼狈离去的画面,也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印象。
在这样的战场上,真正能够通晓全盘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那是让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的画面。
此时,如果宁翰林大声的高呼着胜利,以此鼓舞他们,他们或许还会怀疑战果的真实。但是在他们面前,宁翰林却是痛心疾首,给他们泼上冷水,虽然击退了敌人,但是我方阵亡三千,只杀敌两千,这样的战果实在是无法接受,我们根本就不能算是胜利,紧接着又自我检讨,表示了自己的失误之处,认为过错在于自己误判了形势,如果迟点收兵,说不定还能够更大的重创敌军,没有能够取得战果,是因为我没有能够相信大家的实力。
虽然宁翰林始终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战果,但众人事先对自己的预期实在太低,低到了甚至认为只要不直接溃败就已经算是胜利的地步,在知道这样的战果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