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的程度,而他好歹还是状元郎。其他的进士,文气最多就是比得两三个举人。
而举人所拥有的文气,在文帝星垣被毁,文帝金身被刺穿的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离开龙虎山后,他与龙虎山执法真人张据池一同联名,上书朝廷,状告南剑宣慰司诬良为盗,状纸中甚至暗示,南剑宣慰司的做法,极可能官逼民反,使道门及众多江湖中人被迫与朝廷为敌,更使越岭如同西南各州一般,陷入混乱局面。
对于朝廷来说,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越岭?生怕越岭被西南七路的暴乱波及的朝廷,几乎是第一时间派出钦差,对龙虎山以及各个道门进行安抚,赵参反正已经死了,不再追究,宣慰副使仇天凌被迫承担下所有的罪责,被押往京城,途中却有一批江湖好汉突然杀出,将他剁成了肉酱,呼啸而去,以往一向强势的官兵,这一次竟是不敢阻拦。
西南方的战局,在这一刻变得诡异,当儒将们的文气越来越难以起到作用后,官兵们竟是完全不知该如何打仗。而反叛的各方势力,突然也变得犹豫起来,每一个人都在观望和迟疑。
宁江明白他们的念头,他们原本只是活不下去、被官府逼反的老百姓,是被迫造反的义军,在官兵的强大压力下,他们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压迫他们的朝廷和官绅,然而儒道真的崩溃的话,这就意味着天下大乱,他们不但有机会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甚至有机会裂土为王。为民请命的义军与裂土称王的豪强,其实就在一念之间,面对着巨大的诱惑,谁能保持原本的初心?
这种大变的形势下,是继续联手对付官兵,还是抢先一步吞并周边的其它势力壮大自己,为将来的天下大乱做准备?眼看着官兵对西南方的平叛,已经是不可能做到,压力大减之下,各路“义军”之间的内斗,恐怕已是无法避免,而这却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蛮族与西岭,目前都还没有动静,也许是在观望着华夏的文气到底会削弱到什么程度,也许是在等待着冰雪消融。在宁江的上一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