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一听却是有些吃惊,“真有那么多?难道基尔库克油田能和罗马尼亚油田相提并论?”
“应该是的,”戈林满脸堆笑着回答,“另外叙利亚和西奈半岛也有现成的油田,现在正在抢修和扩建。等到修理和扩建工作完成后,我们每年应该能从那里再得到100万吨石油。此外,伊朗的胡齐斯坦油田的产量非常庞大,那里还有全世界最大的阿巴丹炼油厂。不过伊朗的石油很难运到欧洲,需要铺设从巴士拉通往基尔库克的输油管道,或者打通海上的运油路线,如果能够打通运输线,伊朗可以提供1000万吨石油……”
“1000万吨!?通往伊朗的航路总能打通的,那我们就会有1600多万吨石油吧?”希特勒顿时有了一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如果能打通海运航路,”戈林说,“到手的石油肯定还会增加,因为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还发现了埋藏很浅的油田,而且胡齐斯坦大油田的增产也是很容易的。我估计每年可以从中东得到2000万吨石油。”
戈胖子向来喜欢夸大其词,不过他今天报给希特勒的数据,后来证明不是夸大,而是太过保守了。
“2000万吨?”希特勒夸张的叫嚷了起来,“我们自己还有1300万吨,加上去就是3300万吨……这下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再也不用为石油操心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德国国防军都是算着石油在打仗。而且德国的战时经济和军事动员也是围绕石油在转,有多石油才能安排生产多少坦克、飞机和军舰,相应的才能扩充多少空军和装甲部队——对于拿下了大半个欧洲的德国而言,工业产能是足够的,而且要进一步扩大也不是很难。但是生产出来的飞机、坦克没有油也开不动啊。
所以拥有大半个欧洲,工业生产能力远远超过英国和苏联的德国,在机械化武器的生产和空军、装甲部队的规模上,却连苏联一国也远远比不上。原因就是苏联可以按照3000万吨石油的年产量来安排装甲部队和空军,而德国只能按照最多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