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补贴,派遣教师和官员去帮助斯洛伐克人。保护斯洛伐克人的语言文化,还让斯洛伐克人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二等人”。比波兰人、乌克兰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高级……
可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还是让马萨里克老先生和爱德华.贝奈斯这些捷克政治家始料未及。斯洛伐克人并不领情,捷克人的帮助在他们看来是奴役和压迫——就像当年捷克人看待日耳曼人一样!
而且在某些地方,斯洛伐克人的待遇还不如当年的捷克人,甚至比他们在奥匈帝国解体前的处境还不如。
毕竟当年的奥匈帝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好的,而且奥匈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各个民族在奥匈这所“监狱”中虽然过得不快乐,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却是互相依存的。
而在国家解体之后,大市场被各国海关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市场,相互依存的民族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工业发达的捷克自然也失去了大部分固有的市场。斯洛伐克就成了捷克工业品的倾销市场。斯洛伐克的工商业在捷克工商业的冲击下纷纷破产倒闭,而斯洛伐克的农产品和矿产又只能低价卖给捷克。结果就让斯洛伐克人有了一种被剥削的感觉。
另外,发生在20年代的匈牙利战争的遗留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和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的游击队,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交界的山区地带活动。而以捷克人为主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对他们的长期围剿。又不可避免伤害到了许多斯洛伐克平民。
于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隔阂变得越来越大。到了1929年,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开始,斯洛伐克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阀也宣告失灵——以前移民美国是斯洛伐克人的最好出路,现在却此路不通了。而且斯洛伐克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大萧条席卷欧洲而一落千丈。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温和的斯洛伐克天主教政治力量也开始转向自治运动——由斯洛伐克天主教神甫安德雷.赫林卡领导的天主教斯洛伐克人民党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