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一点都不高了,你们拍卖公司拿去拍卖,以五十万为起步价的话,说不定最后能拍出几百万的高价呢!”
“宣德时期的?”听张先生那么一说,易阳心中觉得有些好笑,这是一件典型的永乐青花瓷,竟被人看成了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作品,不过也难怪了,从永乐到宣德,一起也不过三十年,两个时期很接近,所以瓷器制作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了,没有经验的老手,还真看不出其中细微的差别来。
不过在易阳这种阅瓷无数的高手眼下,差别立判了。
“你请来的那些专家,我想有一些认可,有一些却不认可吧?”易阳不慌不忙地反驳道,“我承认,瓷器是做得不错,各个方面似乎都毫无挑剔,但它上面有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底部没有带款识,而你也知道这是一件宣德瓷,宣德官窑瓷我还没见过不带款的呢,书上恐怕也查不到不带款的记录吧?所以,这件瓷器款识没有很好地做出来,这是致命的缺陷,也就无法证明它是宣德官窑了。如果我们公司收了,那想送上拍卖会都难,不会有人认可的,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拿下来玩玩也不错。”
“你说它不是宣德官窑,那你说是什么时候的?”张先生反问道,语气有些着急了。
易阳定睛瞧了那只梅瓶一眼,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民窑仿宣德青花,明清以来历代都有,依我看,这是一件明末清初的仿品,不过倒也有一定的年头了,算是一件老古董,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不是吧?”似乎被易阳识破了真相,张先生脸上的神情顿显窘迫,脸色也微微涨红了。
与此同时,旁边那五个看热闹的买家神色也微有变化,那中年男子眼神中似乎流露出了一抹刮目相看之意。
可能易阳说的和他的看法不谋而合,原以为对方年纪轻轻,是个菜鸟,没想到他眼力不浅,看得倒很深,说出来的话似乎也无懈可击,很有一番道理。
“那你出多少钱?”张先生随即问道。
他明显有妥协之意了。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