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物资,其大多数属于战略物资,这些物资支撑住了荷兰的战争消耗。
荷兰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战败后,对于英国和华帝国给荷兰海军套上的《航海条例》这个枷锁如芒在背。因此,荷兰内部高层一直卧薪尝胆并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
此时,英荷第二次战争爆一年半了,荷兰海军未有任何建树,因此荷兰高层极为不满。
神武二十五年夏,荷兰大议长任命德-奈特海军上将为荷兰海军总司令,接替刚刚被免职的老将特罗普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
奈特海军上将一直专研对付英国海军的战法,励精图治,改组海军。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一方面强化无敌舰队的训练,另一方面继续加紧建造大型战舰。至神武二十五年年底,荷兰海军已拥有76艘大型主力战舰,其他小型战舰几百艘,全舰队火炮过oooo门,官兵七万余人。自从英国从华帝国海军获得了战列线战术后,其他国家的海军也竞相仿效。荷兰海军自不甘落后,在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初期的两年时间内,荷兰海军渐渐掌握了这种新战术,并引以为主要战术思想。
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由于华帝国向英国出口了大量先进战舰和火炮,并传授了先进的战列线战术给英国海军,使得英国海军作战能力显著提高。本来可以对抗荷兰海军,但是因为华帝国放了英国鸽子没有参战,致使英国政府畏畏尾,海军亦遗失很多战机。
双方海战的次数频繁,但规模很小。荷兰海军在试验战列线战术,英国海军畏畏尾,因此双方都没有出动主力进行决战。因此在第二次英荷战争的前两年里,两国海军整体上以对峙为主,可以说势均力敌。
神武二十六年春,冬天过去后,北海和英吉利海峡进入适合海战的季凤期后,英荷两国海军再次出动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