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不甘落后。只不过,法国在一战中获得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赔款,在财政上不像英国那样差,因此不需要靠借款来筹备海军。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去世后,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年幼,除了在孔子学院学习之外,无法行驶王权。而法国王后安娜虽然摄政,但只是名义上的。法国真正的大权掌控在首相黎塞留和红衣主教马莎林手中。
在一战当中,法国政府看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存实亡,看到了西班牙帝国的衰落,看到了荷兰联省共和国的财富,也看到了海外殖民地瓜分的热潮。
中华帝国是一战中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从西班牙帝国手里夺取了最富庶的墨西哥和秘鲁两块殖民地。在黎塞留看来,这两块殖民地造就了西班牙帝国一百年来的强盛,那么也将造就中华帝国的强盛。而中华帝国本来就十分强盛了,得到这两块殖民地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将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强国。
法国版图的扩大,陆军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强陆军,这令法国政府的野心和嫉妒心急剧膨胀。
然而,黎塞留明白法国和中华帝国的实力差距,嫉妒中华帝国没有用,不如将目标放到身边的荷兰和西班牙身上。荷兰陆军弱小,却富得流油。西班牙帝国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海外殖民地依然不少。
于是乎,在黎塞留的心中,入侵荷兰和抢夺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成为了法国今后的战略目标。然而,陆地上入侵荷兰和海上抢夺西班牙殖民地的想法直接被红衣主教马莎林给否决了。马莎林的理由很简单,荷兰是西班牙的属国,虽然独立了但是西班牙并么有死心。如果法国贸然入侵荷兰,西班牙定然参战,到时候刚刚平静的欧洲将再起战火。天主教派已经在一战中实力大损,马莎林不希望再看到法西开战,让天主教力量再度削弱。
马莎林掌控权力,黎塞留无法说服他,内阁便无法通过议案批准。于是,黎塞留从此和马莎林矛盾加剧,上演一幕幕政治斗争,斗得不可开交。
随着荷兰海军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