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他的人民追求道德。他的自制力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同胞断言他远比世界各国过去所有被认为是德高望重的人更为神圣”,“孔子是中国的圣哲之师”,因此,“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之尊敬他”。
利玛窦认为,《四书》、《五经》是为着国家未来的美好和发展而集道德教诫之大成,《四书》“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及整个国家的道德行为,而在人类理性的光芒下对正当的道德活动加以指导”,《四书》“是所有想要成为学者的人必须背熟的书”。基于这种认识,他于1598年与人合作,完成了用拉丁文注释《四书》的工作,以帮助在华的传教士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是他在16世纪的中叶,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译为西文。他把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思想传到中国,使中国人打开了眼界。同时他又把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传给了欧洲。
《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利玛窦是欧洲汉学家当之无愧的始祖,他对于欧洲的汉学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由于有了这些的基础,中华帝国的儒教传教士们在欧洲没有碰墙,而是顺理成章的以传授学术的名义融入了欧洲世界里。
继巴黎孔子学院建成后,中华帝国的传教士们又在英国伦敦、荷兰海牙、意大利博洛尼亚、神圣罗马帝国海德堡、瑞典哥德堡,挪威摩尔根,以及俄罗斯帝国的圣彼得堡等地开设了孔子学院,向欧洲各个主要强国传授来自东方的思想。
同样,中华帝国在殖民地也积极推行儒教,到处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校址大多数都是从之前的西班牙人教堂夺来的,形成孔子学院霸占驱逐天主教的态势。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儒教教派作为主导教派出征国门后,帝国国内的道教教派、佛教教派也安奈不住,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国家基金支持他们出国拉拢教徒。
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