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懂得邓浩楠的想法,加上当时财政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迁徙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因此最后放弃了。
如今,帝国财政足够支撑大规模迁徙黄河两岸的老百姓,虽然温体仁依然不懂河边种树有什么用,但温体仁知道一点,那就是老百姓白迁走了,即使再发洪水也造不出多大的影响。
“微臣认为此事可行”温体仁说道:“五十里太少了,不如延长到百里如何?帝国现在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大量的人口移民过去,而且北方上千万国土人烟稀少,那么大的富饶地区,如果长时间无人戍守,恐让游牧民族壮大,威胁帝国安全,女真就是前车之鉴”
邓浩楠点点头,虽然他们二人的出发点和观点都不同,但最后的目的和结果却是一样。
“迁徙一百里”
邓浩楠想了想,在黄河两岸一百里内大规模植树,人口全部迁走,这或许是修理这个地上河的最好方法。
对于黄河,邓浩楠深知她的威力。地上河,除非年年加高加宽,否则早晚都得决堤。与其那样,不如就把老百姓迁走,反正帝国现在沃土万里,老百姓不愁没地方安置。
想到这里,邓浩楠说道:“那就正好趁着这次黄河决堤的机会,通知黄河沿岸一百里内的州县官员,让他们大肆宣扬黄河还要决堤的消息,然后劝说老百姓迁徙或者移民。一切费用都从户部支出”
“皇上圣明”
温体仁领命离开,于是中华大地上,一场浩浩荡荡的移民治黄工程开始。随着黄河沿岸州县陆续接到朝廷通知,百姓们知道是他们最最尊敬的皇帝发话了,因此不疑有他,纷纷举家迁徙到其他州县或者移民海外。
反正是政府花钱,加上神武大帝的信誉,老百姓们虽然不怎么舍得故乡,但还是服从帝国政府的安排,毕竟黄河还要“决堤”,他们还得顾及性命才是。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