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另外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以朝鲜为例,明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拒用清朝年号,改用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明郑一直采用永历年号,极为相似。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为了年号的问题,邓浩楠脑袋大了很多圈。
要么起的名字前朝已经使用了,文武大臣们不同意。要么起的名字就不够拉风,邓浩楠不喜欢。
总之在起年号问题上,钦天监和翰林院、国子监,以及帝国大学,乃至整个国朝上下都开始争论不休。
由于年号纪年法是帝王年间纪年法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权利象征,容不得马虎大意。
年号兴起于汉武帝时,一直沿袭到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年号的使用也在不断生变化。明朝以前,一个皇帝执政时常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公元前134年,有慧星出现,这一年就改为“元光”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从郊外猎获一头角兽,又改年号为“元狩”。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2o年,年号改动达17次之多。
清朝曾流传一打油诗“凤凰之多莫过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