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余的钱就攒起来,藏着家中。有的是为了攒钱吃喝玩乐,有的是为了攒钱盖房子娶媳妇,有的是为了存个棺材板钱。
总之,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明的货币过一半的钱财无法流通,都被人们给收藏在家了。流通的货币少了这么多,朝廷自然就要增加货币的铸造以满足市场流通使用。和平年代没什么大碍,可是一到了灾荒战乱之年,老百姓们便会把钱拿出来置购物品,这就使得货币流通突然增多,反而使得货币贬值,闹得国朝上下一片混乱。
朝廷对于这种现象无法进行判断和预防,但是现在邓浩楠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用银行来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这在后世被称为宏观调控,或者国家干预货币工程。
朝廷先出了中央银行,信誉非常好,老百姓们夸赞。接着邓浩楠出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全国各地开分号,全国连锁。这样一来,老百姓在本地存钱,可以在外地取钱,十分方便。如果存的多还有利息,这让一直希望攒钱生钱的人们兴奋了起来。
很多士绅商人们都有大笔的钱财放在家里,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商人各个腰缠百万。他们的银子放在家中一时半会儿根本用不上,同时还有被抢劫偷窃的危险。于是为了生钱,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便把银子全部存进银行里,这样银行给他们开出票据,盖上国家担保的红戳儿。商人们把银子搁在安全的地方,还能捞到不少的利息,可谓高兴的不得了。
商人如此,小老百姓们也一样,官员士绅们更是拍手称快。
一时间,国朝上下,对于存款道银行的事情津津乐道。
邓浩楠组建四大国有银行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当然眼前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央行进行货币改革。
因为央行准备金不足,国朝上下需要兑换的钱财十几亿,如此大的窟窿眼儿当真不好填补。
为了尽快在全国完成金融和货币改革,邓浩楠才想出这个招儿来,为的就是缓解央行的兑换压力。
因为四大国有银行实行的是存款小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