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后来的援军,参与的战斗比较少,才没有太大的损失。
此刻的双方的军力对比是段祺瑞的两万可战之兵,以及立见尚文的六万可战之兵,从局势上来说立见尚文占据着数量上面的优势。
只要立见尚文舍得把自己手下的士兵源源不断的朝着段祺瑞的阵地发起攻击,即便是段祺瑞凭借着手中的火炮和重机枪也不过是能够在守上个两三天的时间。
纵然对立见尚文的军队造成了重创,但是结局却是以段祺瑞手下的这两万战士和近万的伤兵全体死亡为代价。
这样的作战结果和段祺瑞以及王宾的作战意图是极不相同的,所以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放弃九连城这个地方已经是必行之举。
放弃九连城这个命令在王宾下达给段祺瑞之后,段祺瑞就知道已经不得不撤退了,在这里再打下去已经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不过现在段祺瑞要做的就是在撤退的命令下达下去之后,如何做好这些士兵的思想工作。
这些士兵在为了守住九连城防线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突然让他们离开这个和日本人打了一段时间的阵地,会让这些士兵认为自己怕了日本人才会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为此段祺瑞不得不先安慰这些士兵的心里。
和段祺瑞所想的一样,在撤退的命令下达之后军营当中顿时便出现了一些士兵不理解的声音,明明自己这一方和日本人打的势均力敌,日本人的伤亡比自己这一边还要大,为什么突然的就要撤离。
这些士兵完全不明白这到命令的意思,有部分的军官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撤退,更有部分军官和士兵提出了要在九连城和日本血战到底,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口号。
对此段祺瑞并没有训斥这些军官和士兵,因为他知道这种现象是正常,任谁和日本人打的最为激烈的时候,上面突然传来了撤退的命令都是会有些不理解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段祺瑞晚上在阵地上面开始对这些士兵和军官做起了思想工作。
“我知道撤退的命令传下来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