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将考文垂换成诺丁汉,同样道理也适用于多佛尔附近的城市,那里前不久还遭遇过列车炮和火箭轰击,他可不想去触霉头,最终挑选了朴茨茅夫。
总而言之,德军分布的位置大体扼住了苏格兰与英格兰间的联系,同时又为欧洲大陆向大不列颠迅速投放力量准备了便利(朴茨茅夫港),从德军入驻到布防完成,英国上下虽有过一阵阵骚动,但鉴于德军军纪良好,特别是这些精锐部队展现出来的精气神和杀气显然不同于一般英国部队,自然也没人敢惹。
英国方面这么配合,德国当然也不含糊。
停战协定签署特别是英国如约交付2艘装甲航母后,大批英国战俘便迅速遣返,到12月霍夫曼出访前夕,90%以上的战俘已遣返完毕,还有剩余的10%要么路途比较远(在非洲有一批),要么是身体状况不是特别理想。除战俘外,当初一并被扣押的英国侨民、英国水手(破交作战中俘获的)也都在这个浪潮中归英国。
相对英国本土人民因为食物问题而显得有些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战俘营的英国官兵普遍吃得还不错,面色看上去十分红润,也没听说被虐待或者遭遇非人折磨的事(越狱被杀当然避免不了),因此英国主流媒体认为与德国的战争还算是一场体面的骑士战争,德国人、意大利人还算有风度,故而对与德国和解的态度更积极一些。
在进驻过程中,德军照例对英国外逃加拿大和美国的行为不加阻拦,实际上阻拦不阻拦已没有意义,要逃、能逃加拿大的人民已基本逃光,剩下的人物即便自己想逃,政府可能也不会放走比如关键领域的科研人员。
除加速遣返战俘外,德国对英国的战争物资封锁也全面解除,成批生活物资从欧洲大陆输送到大不列颠。有关物质的支付能力也没让英国政府发愁,德国下了一批船只建造订单,然后以预付款形式为英国方面垫付了绝大多数物资费用最后又变成欧陆各国对德国的国债。
首批建造的船只以民用为主,包括一大批油轮和货轮,最高统帅部准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