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车辆、装备便大大增加了,车辆一增加,连带对燃油、配件的补给需求也进一步提高,更不必说美军包括口粮在内的其他生活物资的需求都超过德军。按克拉克的计算,只能维持一直5000人左右规模的奇袭队,没人想去执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任务——说好听点叫奇袭队,说难听点叫送死队。
大家都和克拉克一样,想用齐头并进的战术,依仗空军和地面火力优势从这条细长的平原带一路压过去,压不动怎么办?让海军用舰炮压!——大部分沿海地带都处于舰炮控制范围内,足以清理出一条战线来。
按照克拉克的想法,他的兵比德国人多,火炮和坦克比德国人多,飞机也比德国人多,又有海军近距离支援并提供物资,按这种一线平推、死冲硬打怎么打都不会输,这也是理论上有“道理”的原因所在。
可惜所有人包括克拉克本人在内都不知道,这套战术其实他在历史上是运用过的——在盟军登陆西西里成功并向意大利北部推进过程中,克拉克率领第五集团军一头撞上了凯塞林指挥的德军,后者给予美军迎头痛击,43年9月盟军就在意大利登陆成功,但一直打到45年5月,盟军都没能突破德军防线,在安齐奥、在古斯塔夫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4个月只推进了70公里;在1944年的卡西诺战役中,时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官的克拉克在占据绝对空优和火力优势下收获了4倍于德军的伤亡,他指挥的第五集团军占整个战役盟军伤亡人数的90%,以至于克拉克被基层官兵称为“杀人犯”。
尼米茨即便再不懂陆军也本能地认为这种战术不妥——太呆板、太浪费时间了,这意味着德军只要在某个点据险扼守就能拦截美军重兵集团,即便坚持不住,也很容易撤向下一个防御点重新再狙击一次。那个日裔422团之所以能顽强守住,搭救下友军部队,不久靠了这个特殊的地形么?
别说海军没这么多时间陪陆军慢慢耗,就算有时间也不能这么干,正碾压得起劲时德军舰队突然出现怎么办?是管陆军还是管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