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局面,他对巴西军队的战斗力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他们充其量只能干些后勤,正面交战绝不可用。他现在对美国陆军的期望也降低到很低的程度,认为至少要有2:1以上的规模优势,1:1之下是完全打不过的,听说德军又在增兵,对巴西局势忧心忡忡。
“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6个师部队的整补,全部到位后我们会有大约14个师的兵力……额……至少有13个师。”
原本美军在南美有4个师,后来又陆续整补了4个师,整体布局是哥伦比亚1个师,委内瑞拉2个师,圭亚那1个师,巴西累西腓地区2个师,东部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1个师,里约附近1个师,整体兵力正好是沿着南美海岸线摆开了一字长蛇阵。本来按参联会的规划,南美至少要达到50万兵力以上,所有拉普拉塔集团国国境线都应该有美军存在以便威慑。但实际上由于海军屡屡抽调再加德军不断打岔,这一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目前的兵力分布阵型当然是非常不理想的,但南美地形决定了只能这样分派兵力——因为南美腹地的交通状况根本无法支持大部队和重装备通行,再加美军对后勤的需求尤其繁重,脱离港口和船队根本无法生存。
至于艾森豪威尔忽然改口说13个师,则是因为现在里约附近的步兵师建制已溃散,人员实际损失可能不多,但已不成为一支可承担作战使命的部队。
“我们希望将兵力增加到20个师,并且配有2-3个装甲师。”艾森豪威尔对着地图解释道,“由于巴西的特殊地形,我军无法通过腹地行军,只能利用两栖登陆作战的方式展开进攻,我们的进攻方向有2个,一是直接去里约;第二是绕开里约去叛乱州,但无论哪种策略,都必须先由海军肃清在巴西沿岸的德国舰队。”
杜鲁门不禁皱起了眉头,海军已表示在7月初之前无法行动,陆军又说要等海军,这岂不是时间一条条拖下去?
正在沉默间,忽然克拉克有新的战报传来:“我第442团经过浴血奋战,挡住了敌军追击,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