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站,为炸弹提供引导的则是德军雷达辐射。最初的内部代号叫BV246,昵称“冰雹”,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后升级为BV346,冰雹的昵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冰雹有个十分简洁的外形:雪茄形的机身,修长的双翼,正常布局的尾翼,该造型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滑翔性能,在7000米高度投放时可打击175千米外的目标。如果Ju-188在9000米高空投放,其最大攻击距离可达200千米。
而最特殊之处是两片长主翼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因为炸弹对电离辐射敏感,直接用钢铁作为主翼会形成干扰,用混凝土包裹是降低电离辐射且成本最低的办法;第二个是炸弹要求在投放时重量大而使炸弹和载机分离干净利索,避免相互干扰引起危险。
沃特博士最初在设计“冰雹”时与Hs-293\393一样,都采用无线电指令远程控制,只不过后者进行过实际作战并为英国人所知晓,而冰雹并未实战。之所以Hs-293很快升级为Hs-393,就是因为英国在地中海海战吃亏后开始掌握干扰技术,293逐渐不灵了,而冰雹则未雨绸缪地想到了这个问题,主动废弃无线电指令控制代之以被动雷达引导头,成为非常理想的反幅射武器。
由于霍夫曼高度重视无线电且随着德军在无线电领域的进步,被动雷达引导头研制水平比历史上更好,投弹成功率也比历史上要高,整体命中率将近50%(落点误差2米内),当然试验成绩并不等于实战成绩,所以霍夫曼要借着这个机会试验一番,军备部总共生产了1000枚“冰雹”,今天一口气打掉了300枚。
由于辐射强度对命中率有很大影响,所以空军在投放时使出了小小的花招,先派飞机进行铝箔播撒,用于干扰英方雷达站。这种很常见的电子对抗英国人早有准备,一方面调整频率,一方面加大雷达功率输出,这时候冰雹才开始出场,顺顺当当沿着加大了的辐射强度扑下去轰炸。从目测情况来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