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到最后一刻”。
鉴于拉脱维亚人战斗力不俗,历史上也履行了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诺言——部分拉脱维亚党卫军一直战斗到1959年,霍夫曼也有点舍不得推出去。最后经协调,他将原本计划中的SS-19(拉脱维亚第二师)番号取消,将两支部队志愿者全注入SS-15,形成独立的党卫军拉脱维亚师,今后除补充兵员外不再组建拉脱维亚党卫军。
拉脱维亚当局对此自然表示感谢,留在党卫军里的志愿者也心满意足。征召令下来后第三天就招满了足够的志愿者,报名人员还在源源不断涌入,最后不得不以后备队的名义多募集了1200人。SS-14的番号给了爱沙尼亚师(历史番号SS-20),道理如出一辙。
不过,波罗的海三国只有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有独立党卫军部队,立陶宛没有。实际上该国志愿者偏少,主要原因在于雅利安种族问题——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人都被看做东方雅利安人,立陶宛人却不是,少数立陶宛志愿者(2000多人)最后经协调后都加入了立陶宛国防军。
于是SS-13\14\15三个师都成为外籍党卫军,随后组建的SS-16\17\18三个又是德国师(当初霍夫曼答应给希姆莱扩军4个师,指的就是12、16、17、18这4个师)。
SS-16师全国领袖师在历史上评价一般,虽然武器很好,但没真刀真枪打过硬仗,有经验的指挥官也缺。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与希姆莱的野心分不开,他试图控制这支部队为其所用且专注任用私人,霍夫曼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而由于东线战事顺利党卫军损失也小,所以SS-16\17\18与SS-12一样,骨干军官都从警卫旗队、帝国、骷髅、北方等几个老牌师中抽调出来,再加上优质后备兵力组建而成,战斗力自然不能
本以为18个师是党卫军1944年的极限,没想到SS-19\20成军速度比几个德国师还快,而且来源根本意想不到,这是两个美国师番号——SS-19亚美利加第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