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兵力也无济于事。
“当然,我的最终策略并不是盯着东岸那3-5万的小虾米,我是去捞大鱼的。”朱可夫今天跳脱似的思维让两人有些跟不上,但他们认为这是个极其大胆的策略,依然下意识地点点头。
“控制东岸后,我们应该比较容易搞到船,然后我还可以请求动用1-2支空降兵部队,然后我们去打这里……”他在地图上点了点巴库的位置,“情报系统的同志告诉我,巴库及阿塞拜疆附近没有德军,全是土耳其部队。而且因为争夺巴库和阿塞拜疆的缘故,土耳其人和德国人、伊朗人一度闹得比较僵,虽然面上关系没有破裂,但我大胆推测土耳其人在第一时间不会选择向伊朗或德军请求支援,即便他们请求了,德军或伊朗军也不可能很快赶到,只要我们能上去一个集团军,再配合高加索隘口,我们就远远有的打。”
另外两人顿时兴奋起来了,他们很快就明白朱可夫的用意:表面上他是借清理德军里海东部补给基地和部分守军的机会展开攻击态势,实际上这只是他虚晃一枪,真实的目的是要把部队往前布置,然后以突击方式迅速拿下距离最近的巴库,一举在外高加索占住桥头堡!
夺回巴库以后,局势就会发生重大变化:论防守,中央方面军可轻易依托高加索山脉各隘口进行防御;论进攻,在得到北面部署在阿斯特拉罕方向的叶廖缅科方面军配合后,南北两个方面军可夹击在小高加索的德军。
“当然,指望能围歼或重创南翼德军是不可能的。”朱可夫最后总结道,“起码能把局势扳回来一些,而且还能打击土耳其人的嚣张气焰,更要紧的是,巴库重新掌握后,我们就有与德国人谈判的本钱了,即便德军要从北面进攻我们,我也不必害怕,大不了我们继续南下去打土耳其和伊朗人,然后从里海南岸迂回撤退至中亚。苏维埃打不过德国人是事实,但总不至于现在连伊朗人、土耳其人都打不过吧?”
“我能提一个修正意见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开口道。
“当然可以,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