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李奇微有收复百慕大群岛、挽救友军的战功,你凭什么?哪怕像柯林斯那样,一直率部在东南亚坚守在对日第一线的晋升中将也行;或者像巴顿一样,至少人家去非洲和德国人干了一场回来了晋升中将也行。
于是可怜的辛普森的中将提名便被耽误了,好在马歇尔也不是不同情理之人,立即安排辛普森出任第二批部队指挥官率部去巴西,联合要素行动陆军总指挥德弗斯也知道这些将领们的心态,希望尽可能把立功机会给他们,于是在百慕大战役之后,又把稳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局势,收复荷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的战果赶紧报给了参联会,这样大概还能再多给一个中将名额。
第二批部队的主要任务很简单,部署在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一面压制巴西南部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另一方面给阿根廷人施加压力,然后等第三批军队一起进攻马岛,颠覆阿根廷反美政权,然后完整地压倒轴心在南美实力——罗斯福总统不仅要一个马岛,还要一个重新变天回来、与美国关系更加密切的南美洲。
他已部分获得了成功,加强了驻军的委内瑞拉当局更加俯首帖耳,已流露出反美意向的玻利维亚当局受到美军重压,国内亲同盟反轴心的势力又受到鼓舞开始抬头,准备再次策划政变,反正这些国家搞政变是兔起鹘落、家常便饭的事。玻利维亚当局虽然一直不肯就支持后轴心还是同盟表态,但倾向于阿根廷民粹政权的态度是明显的,贝隆是他们的带头大哥,于是他们忙不迭地寻求援助。贝隆的威望刚刚建立起来,既然要充当南美霸主,这忙不就不能,于是贝隆一面让玻利维亚当局与美国虚与委蛇,一面也从国内抽调了2个师到阿玻边境给玻利维亚当局打气。
这正中美国下怀,联合要素要有很长的部署时间,他们并不急于和阿根廷翻脸,牵制对方两个师也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巴西进驻4个美国师后阿根廷人还能派出多少部队。
罗斯福最近的心情极好,一方面百慕大保卫战打赢了,国内舆论一边倒的叫好声,大大扭转了对他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