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没办法——比如从北海冲入亚速尔的那一次;后来是自大,打赢几次,占得便宜后开始头脑发热,以为英美海军不过如此,然后就遭遇当头一棒,比如这次百慕大战役失败,又迅速滑落到自卑——马沙尔建议把舰队拉回意大利休整,避开与英美交锋。
说到底,这是一战以后海军发展阶段断层导致的结果,无论作战理念、技术装备和指挥体系都跟不上时代,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只有潜艇部队了,然后想赢怕输的作风又占据主导地位。霍夫曼能够穿越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装备和更多的军舰,也能够提供给他们近距离学习联合舰队的机会,但显然没法在一朝一夕中改善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
马沙尔、克兰克已算是海军中难得的优秀将领了,霍夫曼敢打赌,要是带部队的是库梅茨,情况还会更糟糕。说到底,虽然已建立起了一支并不弱小的海军,但还是以破交心态在作战。这个心态在马岛、巴西、圭亚那方向前期打得很好,真到了百慕大附近需要刺刀见红见真章的时候却顶不住了。
“不能休整,舰队一休整,英美就直扑马岛去了,凭那里的兵力怎么打得过?”霍夫曼沉吟片刻后道,“让他去亚速尔整补,重新调用3个陆战营,然后再度南下,他们可以不与美国人交手,但必须缠着对方主力舰队,不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去打马岛。现在正好是南美各国剧变并向轴心靠拢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要守住马岛,保住我们在那里的声望。我们每多在南美拖住敌人一分,亚速尔就安全一分,西线就巩固一分。”
邓尼茨点点头,这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与陆战队交手的是美军82空降师?”
“是,指挥官是马修-李奇微,据电报说也在一线指挥。”邓尼茨补充道,“陆战队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勇敢进攻,给予敌人重大杀伤,至少消灭敌军4000人,马沙尔认为陆战队是好样的,不能抹杀他们的功劳,惨重的损失是他个人的指挥责任。”
霍夫曼心想:82空降师和李奇微当然不是泛泛之辈,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