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士气还是激励着英美官兵,为防备敌人利用返航时机空袭本岛,一方面防空部队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其他措施:以B-17、B-25为代表的、大航程的重型轰炸机完成任务后去本土降落,由当地机场提供灯光引导;其他航程短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完成任务后回百慕大附近跳伞,绝不降落,以免暴露目标。
实际上这个选择也是明智的,让这批菜鸟玩黑夜降落实在是过于难为他们了。
6:45分,巨大的夕阳开始缓缓坠入海中,英美机群在空中出现了。
“来吧……让你们尝尝刺猬级的厉害!”
刺猬级当初是运用霍夫曼密集阵的产物,准备全新开工的防空型驱逐舰,预期准备安装在船台上正在建设的Z级驱逐舰。
当初为了增强防空火力,设计师一个劲地往上面堆砌武备,采用6座三组双联装共计12门的88mm高平两用炮(远程防空)、16门40mm博福斯高群(中程防空)和12座密集阵(近程防空),甚至还保留了2具鱼雷发射管。但在随后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第一个是武备堆砌后重心提高,航海特别是远洋性能不好;第二个是火力太过臃肿,导致部分炮位重叠、射界不足。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最初采用的88mm近炸引信虽然成功了,但因为88mm炮弹相对体积较小,勉强塞进去后效果大打折扣,杀伤威力减弱了很多,而这时候本土防空塔上装备的128mm电动全功能控制的防空炮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实战中效果很好,于是设计重新进行修正,变成前后两座双联装128mm高平火炮,然后趁机把碍手碍脚的鱼雷管也砍掉了。
这样还原之后火力太多,最后将16门40mm博福斯削减为12门,12座密集阵变更为8座,然后又额外加了一具火控雷达,总算是完成了全部改装任务。于是原本43年春就能完工的4艘驱逐舰(Z33\Z34\Z38\Z39)一直拖到5-6月才完工,型号也变更为D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增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