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当差,相比当初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回来后直接被枪毙的下场,这已算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了。
在灌浆期休整阶段,红军也拼命整固实力,现在南翼面临的局势不再是曼施坦因率领下的南方集团军群那150或160万兵力的威胁,在隆美尔中东集团军投入战场,伊朗、土耳其两国合计70余万兵力加入战争后,红军总参谋部估计南翼敌军兵力已达到250万,而整条战线现在变成了从沃罗涅日到阿斯特拉罕,只不过1200多公里,比去年秋季时要短得多。敌军一方面增加兵力,一方面防线缩短,红军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为迅速增强实力,斯大林已不惜一切代价,除高加索方面军被拆开补充外,科涅夫的草原军区直接被抽空,将近30万军队被抽调到南翼加入补充,然后莫斯科方向的大本营预备队剩余的25万兵力和中亚军区的15万兵力同样全部调光,在补充70万军队后,南翼前线还只有230万兵力,不仅数量上少于轴心军,质量更是极其低劣。
最后大本营下定决心,又从远东抽调了35万兵力,加上乌拉尔地区纠集的新兵一共凑了50万部队,组成了中央方面军,但在司令员职务任命上出现分歧,朱可夫力荐科涅夫出任该方面军司令员,但斯大林对科涅夫的印象一直不太好,认为他在西方面军任职时屡屡反对进攻勒热夫-维亚济马突出部,“有畏难情绪”,不同意让他出任如此重要的司令员职务,最后决定由巴格拉米扬出任。
说起来科涅夫这段往事其实是被霍夫曼给坑死的,如果遵循历史走向,西方面军按朱可夫的计划发动“火星行动”,将会遇到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坚强防御,结果苏军损失将近150万还拿不下这个突出部,酿成了绝无仅有的大惨败,科涅夫反对进攻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当然中央集团军群为此也损失了30多万,而且把东线所有的机动兵力都填了进去,以至于没法增援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六集团军——保卢斯就这样完蛋了。
没想到穿越后的元首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