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工作,因为懂中文还负责收集有关中国情报,这次就是利用战场督战的有利时机投奔过来的。
随着调查深入,有关问询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了延安派来保卫干部身上,问题也越来越尖锐。
“杀过中国人么?”
“杀过……”
“几个?”
“不多,3-4个。我是中佐,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参谋系统工作,基本碰不到直接杀中国人的事。让我直接开枪杀人的,也就3-4个,而且还是在支那事变(七七事变)以前,我在满洲担任中队长清剿游击队时候的往事,但我可以保证,我没杀过中国平民,也没有其他犯罪行径——再怎么说,我也是士官学校和陆大毕业的军官。”
小林光秀的态度让大家很满意——这些问题一开始认为他会遮遮掩掩,但他很爽快地承认了,不但交代了有关时间、地点,还从侧面展示了东北抗日联军最终失败的过程。
在扭转有关偏见和立场之后,八路军上下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人——参谋功底突出,步兵基本技能非常扎实。他的枪法很准,手榴弹投得非常远,太岳军区缴获了一些日军掷弹筒,能打准的士兵很少,但在小林光秀手中简直就是指哪打哪,目视范围内的固定靶4发内必然命中。在拼刺技能上,尽管已是40多岁的中年人,但对上三个八路军战士依然游刃有余。
这种精湛的技能加上他在历次辩论过程的表态,使太岳军区上下认为小林光秀不是日本特务,如果是特务的话,应该是怎么低调怎么混入,而不会用如此激烈的争论引起争端。更重要的是,小林光秀很有本事——他能搞到八路军急需的军火。
在沁源大扫荡过去之后,日军出来扫荡的日子就变少了,下乡频率越来越少,只龟缩在几个县城中,几乎对外面广阔的乡村地带不闻不问,任由大片“治安区”变成“准治安区”,再从“准治安区”变成“非治安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蓬勃发展的抗日根据地——军火成了最急需的东西。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