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上将的第10集团军司令连在一起(负责防守波斯、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现在哪这么多事?”
大家再一次点头表示同意,一时间都是对内阁的抱怨声。
“上将,撤退路线和方式没问题吧?”布朗不放心地问道。
“没问题!我已进行了周密而精心的准备,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亚历山大不愧是耕耘撤退多年的老手,所谓2个师乘火车撤退完全就是烟幕弹。真正的撤退方案远比方才描绘的要复杂:他早就让人安排了大量内河船只,准备通过尼罗河这条水路一路运到上游去,那才是撤退的主要路线,火车撤退不仅时间要晚于水路撤退,在方式上也不是主流。当然,这不是他糊弄拉姆斯登,这是保密需要。
第一批撤退的3万多英军中,至少有2.5万要通过水路撤退,除此之外还包括一部分英国驻埃及机构的官方人员及其家属,当然还免不了一些大有势力的英、埃商人。真正通过铁路撤退的英军只有不到7000人,他们将与埃及居民、英国普通侨民混杂在一起向南撤退——因为德军威胁,每天都有大量居民通过铁路南逃。埃及政府通过照会向德国人发出哀求,希望德军不要攻击这些火车,凯塞林代表德国方面答应了请求,前提是不能承运英军。
亚历山大决心打破埃及当局与德军之间的这种默契,他要安排部队搭乘火车走,因为他相信很多埃及墙头草会忍不住向德国人通风报信。
他笑道:“让我们的士兵与要南逃的埃及民众、侨民共同乘坐一趟列车,然后让那些阴谋家去与德国人勾勾搭搭,我倒要看看德国人敢不敢炸这些火车……”
大家都露出会心的笑意,认为亚历山大上将走了一步好棋:炸了,就破坏了德军与埃及有产阶级之间的默契关系,哪怕德国人最后占领了埃及也别想很快稳定下来,更别指望埃及人能与德国人精诚合作;不炸?那就更好,这7000多人可以安全撤退,他可是不嫌弃撤退部队多的。
“各位先生,立即去准备一下,你们过了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