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了事业嘛!您也看见的。21、24集团军近20万部队被敌人围困,斯大林同志急得吃不好、睡不好,瓦图京同志已经渡过了河,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部队被军舰拦住而无法渡河,只剩下我们还在顿河左岸蹉跎。斯大林同志当然要不满意了……”
“我已派了3个集团军上去了,还能怎么样?”叶廖缅科积压了一肚子火,“我们侧翼还有克莱斯特集群在虎视眈眈呢,如果我把兵力都抽调到前面去,该集群趁机向我们发起进攻怎么办?哪怕不发起进攻,他们抽调兵力在高加索沿线登陆怎么办?到时候责任算谁的?”
“这事情一码归一码,最起码在高加索登陆的责任不能由我们来背吧?”赫鲁晓夫自言自语地说道,“那是高加索方面军的问题。”
此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手里还捏着两个集团军,一个是战斗力比较强的近卫第2集团军。还有一个就是第51集团军,对此叶廖缅科满腹牢骚:“为什么不让顿河方面军派部队增援呢?他们手里还有坦克第4集团军,而且他们左右两翼都是我军部队,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突入。”
“可他们面临的是顿河河曲部,那里有敌人军舰,上面有数百架德国飞机。”
“那就再拖延几天过河,反正顿河马上就要结冰了,我们这里下个月才能结冰呢……河曲部那20万人难道连这么几天都等不了么?”叶廖缅科嘟嘟囔囔地表示。
“斯大林同志等不及了啊。”
“可以把坦克第4集团军调我们这里来过河啊……兵不肯调给我们,又不肯在顿河部牺牲——他们究竟有没有明白,作战失利的责任是谁的?”叶廖缅科怒吼道。“如果不知道具体详情,别人还以为被包围的是我们方面军的部队呢!”
“救兵如救火!”赫鲁晓夫听出了叶廖缅科话里对罗科索夫斯基的不满,不管是平时的积怨还是斯大林威胁要把近卫第2集团军抽给顿河方面军的说法,总之叶廖缅科对罗科索夫斯基的意见很大。他觉得司令员的这个想法很危险,便劝解道,“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