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背景就是佩内明德基地在战争及战后初期开发的主要导弹,而面值最大的那一张则重现了元首讲话场景。
这当然是过于拔高了,但对参加过会议的科学家特别是几个主要首席科学家来说,却并不反感宣传机构这种腔调,反而日后在各个场合表达自己能亲身参加这个会议的荣幸。第三帝国首席导弹权威、后来担任过大德意志科学研究院与全欧科学研究院院长的布劳恩博士在晚年亲自撰写的回忆录中高度评价了霍夫曼的即兴演讲,认为这个讲话是“天才般地、极富预见力地”,元首“全面、科学、创造性”地推动了第三帝国乃至人类导弹和火箭事业的发展,元首在那次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很多已变成了现实,更多的即将变成现实,甚至于第三帝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几乎就是按照元首指导的方向那样发展下去的,连半点儿偏离都没有——仿佛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一般。
“元首,您对于导弹真有这么大的信心。”在第二天回去的路上,狂热劲头褪去之后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少,但只有施佩尔敢提出这样的问题。
“施佩尔,你听我说,别看现在导弹还不起眼,似乎是传统武器一个可有可无的跟班,可你仔细回顾从普法战争以来的各种技术兵器进步历程,你就会发现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兵器,谁就有可能获得下一次战争的胜利。坦克、飞机的角色在上次大战中还很孱弱,似乎还是其他装备的累赘,但在这次战争中他们已扮演了举重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没有在这个领域中积累的装备优势和战术优势,你以为我们能迅速赢得法国战役的胜利?”霍夫曼强调了一句,“帝国目前在导弹领域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如果我们不抓住这种优势,不利用这种优势奠定我们在军事上的强势地位,如果还有下一次大战,别人就会拿我们自己发明的东西来对我们,那后果不堪设想,你可以想想坦克的例子。”
施佩尔默然地点头: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但这次大战中却是德国人用得最好,还发展出了闪电战战术,取得了上次大战中想都不敢想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