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他们究竟会接过工具继续开路,还是砸掉工具另辟蹊径?这都是我们将在这一卷中交代的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直接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政企分开”到“简政放权”,从“三来一补”到“大进大出”,从“股份合作”到“对外开放”,几亿农民被悄无声息地卷入城市经济改革的大潮之中。
一方面,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另一方面,海外资本大量进入中国直接雇佣农村廉价劳动力。中国经济究竟在怎样的冲击中发展?国营企业是否愿意的刮骨疗伤、做出让步?
从百废俱兴到方兴未艾,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进入城市,他们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农民工”,这个群体,直到今天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那么,农民工究竟如何进入城市,却又始终在城市的边缘游离?
小鹿没有那么深厚的阅历和水平来解答这些问题,我只想通过某一个缩影把我想到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如私营包子铺的生意好过了国营食堂;就如本可以吃公家饭的何攀、王广文放弃了“铁饭碗”,回到农村端起了“土疤碗”;就如糊里糊涂卷入大城市的刘富顺。
除了农民、农民工,除了工人、干部,在城乡也都新生了另一群人,用我们的方言统称为“老板”。他们或许是杨桂勇似的投机取巧者,或许是刘永翰这样“顺势而为”者,再或者会是我们这一卷将出现的“农民企业家”、“公司董事长”等等。不管是投机取巧还是“顺势而为”,在中国的历史上都能找到他们的缩影。可对于后者,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不可否认,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金钱和权利面前,他们究竟会随波逐流还是急流勇退,究竟会清者自清还是浊者自浊?在现实和虚荣面前,左右他们的究竟是贪婪还是收敛,究竟是欲望还是信念?
这些事或人,在跳跃的文字里,或许会给我们寻找答案提供一点点线索——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