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却闷闷不乐。几天前,她收到了来自杨家湾的信,文采飞扬的淑芬妹妹在信里讲述了她在春雷班的有趣故事,那种惟妙惟肖,让富顺仿佛已经置身其境,他由衷地为淑芬高兴,也期望自己能够快点儿步入那样的知识殿堂,去接收属于自己的只是养分。信封里还有另一封信,是养父杨泽贵写的,信里表达了养父母对他的真切思念,还有希望他回家过年的殷切期盼。
富顺也想过回杨家湾过年,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桂英姐的时候,杨桂英断然拒绝,坚决不回家过年,还让富顺的家人转告,就说她永远不会回去了!富顺的思绪变得混乱,他当然还记得去年在父母坟前的承诺,如果不回去,那一份哀思他该怎样去寄托?
不过他终究还是没有鼓起回去的勇气,对他来说,那个家已经变得越来越遥远,烂泥沟的家已经不属于他,杨家湾的家也被他抛弃了,这个马上满十五岁的孩子,已经在潜意识里把这个温暖的码头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在回信里写到:
“……爹、娘、妹妹,我实在是对不起你们,我还不想回家,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刘叔叔代(待)我向(像)亲生的儿子一样,我已经决(觉)定向淑芬妹妹学习,一边在马(码)头上做活路,一边去建筑学校读书。我还是原来说的那句话:爹、娘,你们也是我的亲人,等我长大了、有钱了,一定会孝敬你们的……”
富顺把最近攒下的二百块钱,夹在心里面一同寄了回去。还专门跑到书店,买了几本果木种植的书,花了一块二毛钱寄回了杨家湾。
在码头的“棒棒宿舍”,刘永翰兴高采烈,他已经忘了有多少个春节没在屋子里过过了。他带着富顺和桂英在厨房里包着饺子,两个孩子就像自己儿女一样,啊,如果自己真的这样儿女双全,那该多好呀!
这个春节对三个人来说都特别新鲜,老刘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从铺下找出全是灰尘的折叠木桌、木凳撑开抹净,三盘形态各异的饺子端上了桌。除了桂英包的像饺子,这两个很少下厨房的男人,包出来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