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遭受超过两万发各口径炮弹洗礼的小镇外,振国军已经撤离,剩下的将交给当地行政部门组织民兵和青壮进行清理,新的小镇开始立项,马上就会开工建设,在此之前小镇的居民只能在帐篷中短暂停留。
至此,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已经到来,日军目前只有三个师团登陆,第四师团被全歼后,其兵力已经不足以控制虎门周边广大的区域。根据情报,第二批登陆部队已经从横滨港起运,预计在4月18日抵达。这段时间正是最佳时机,总参果断下令,击中优势兵力,再次吃掉日军一部,争取达到促使日军撤兵的目的。
4月15日,第四师团离开后其余日军也没闲着,黑木为祯与西宽二郎等人商量后决定击中第一军全部火炮,并在虎门地区只留一个步兵旅团,在樟木再次组织两个步兵旅团的兵力,试图打开缺口。
上午九点,樟木战场上黑木为祯亲临一线,三个师团一百七十六门大炮分八个炮兵阵地安置,光是这些火炮的安放和炮弹的搬运就耗费了两个多小时。众高层军官被如此壮观的景象刺激的浑身发抖,省吃俭用、国力贫弱,陆军什么时候使用过如此大规模的炮击!如果让他们知道此时被他们寄予厚望的第四师团已经全军覆没,恐怕能抖得发羊癫疯。
日军如此大的动静早已被第一师察觉,炮兵阵地上的探测气球上的观察员看的一清二楚,甚至将日军炮兵的方位都记录下来。一百多门火炮,即使是十九世纪水平的火炮也足以引起重视,第一师只有九十门可以用于炮战的火炮,虽然占据绝对质量优势,但数量的差距也不容忽视。
问题是樟木阵地上并不仅仅是第一师,清溪战斗结束后总参立刻制定作战计划,位于广州的第一军第三师迅速向樟木地区机动。从接到命令到抵达樟木,第三师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发的他们,通过便利的公路网络和卡车,迅速抵达樟木,并做好了出击准备。
两个师的火炮数量达到了二百六十门,其中可以用来炮战(除迫击炮)的数量为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