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确,就是武力威胁!
吕梁低估了西方人的无耻,在这个时代,西方人面对中国人时就像看一只猴子,怎么会平等对待呢?就算是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夺过来,而不是通过交易、谈判等手段,这才是纯粹的强盗逻辑!临时政府的各种举措非但没有得到西方的善意,还引发了许多或明或暗的举动:英国加强了在香港的驻军,并在暗中向广东海匪提供军火援助;八国联军刚刚撤离、慈禧还没有回到北京,李鸿章已经和西方签订了大规模的贷款协议,用于组建新军、应对革命党的威胁,其目的就是保证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和满清对条约的履行,毕竟,临时政府并没有在公告中声明维持满清之前与列强的各种协议、保证并满足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临时政府对西方态度不明是列强最大的忌讳,但也是吕梁最不可能做出的承诺。
满清对广东革命做出了最强烈的反应,具体体现在了各省新军的组建上。与洋人的战斗和保年围剿革命军的战斗都表明,现有的军事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护满族的统治,军事改革势在必行。南方富裕省份都在大规模编练新军,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多至一镇、少至一旅,明面上的说法都是为了应对革命党的威胁,这也让朝廷无法反驳。东南互保之后朝廷对那些封疆大吏不再信任,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新任直隶总督兼署理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身上。
袁大头自朝鲜发迹,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家族的协助,一路顺风顺水,小站练兵后担任山东巡抚,后加入东南互保,躲过了八国联军侵华时可能的损失,使其军队得以保存,这批军队成为他最大的本钱。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饱受骂名和洋人的侮辱,多次吐血后于1901年11月份去世,袁世凯顺理成章的接替他成为满清的顶梁柱。受广东革命的影响,洋人主动靠上来帮助满清编练新军,而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袁世凯。除了北洋第一镇是由铁良统帅的全满人部队之外,其余的全部由袁世凯的亲信率领。
广东革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