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楷在法令中。宣布大规模的削减官职,将那些没有用的全部废了,那些官员自然也就是被裁了,他甚至还拿皇家来做表率,以前的皇亲国戚。七八岁就可以封官了,现在可不行了。严格规定必须得满十六岁,才能入朝为官,而且一定要先去偏远的地方上任锻炼,几年之后,再调任回京,这是硬性指标。
皇家都如此了,那么宰相、枢密使的儿子就更加不用说了,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托老子的福,靠着“恩荫”的政策,一出生就被封赏做官。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针对三司的改革。
其实对于三司的改革,在宋朝已经不少见了,通常就是分分合合,一会儿设三司使,一会儿罢三司使,设盐铁、度支、户都三使。
而如今赵楷再度合三为一,任命郑逸为三司使,统管三司,再在里面设盐铁、度支、户都三副使,他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希望快速收回财政大权。
不少人也早已经料到了。
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郑家了,这位浪子不仅回头是岸,而且还当上的三司使,盖因李奇、秦桧都是单兵作战,李奇本来有个白家做后盾,但如今也被他废了,没有家族势力,那么郑家也随着郑逸的走马上任,就成为了东京最顶尖的家族。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人员安排,新的格局已然出现,兀自还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李奇、秦桧个人权力虽然大,但是郑家有家族撑着,算起来,还是十分均衡。
均衡的最大受益者,肯定就是皇帝。
这让群臣不得不佩服赵楷的手段。
待宣布完后,李奇突然站出来道:“启禀皇上,微臣兼顾甚多,恐怕无力再担任经济使了,还望皇上能够另外安排人出任经济使。”
此言一出,群臣惊诧。
经济使这一职位如今可是一个香饽饽,但是却没有人敢打这经济使的主意,盖因他们自知没有这个能力,纵观朝野就李奇一人适合,换而言之,虽然李奇身兼数职,但惟独这经济使最稳固,可是,他却要交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