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基金会,又鼓动他那些狐朋狗友捐钱,说是鼓励,其实也是具有强迫性质的。
他的那些朋友可都是一些有钱人,支持的人倒也不少。
他拿这些捐款开始大发慈悲,学着李奇那一套,开粥厂,盖棚子,接济附近的穷人,玩的是不亦乐乎。
这一阵强风刮起来,那可真是势不可挡,高青天的大名也彻底流传开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声望已经超过了白浅诺和季红奴,就连宋徽宗也听说了,宋徽宗见有人替自己买单,哪有不高兴的道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高俅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这对高俅而言,可真是意外的收获,老泪纵横,觉得自己的儿子终于有出息了。
王黼、李邦彦等大臣见了,心里也明白过来,如今国库空虚,外面却是难民成堆,他们深知宋徽宗的性格,知道他是既不想拿钱出来赈灾,又想做点表面功夫,免得被人说闲话。
于是,他们都开始暗中授意,让自己的儿子也去开粥厂赈济难民,这点钱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况且他们也只是打算做做样子,好得到皇上的青睐喝重视。
商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支持,一些富商们也加入到了其中的行列,他们自然不敢学着高衙内等人开办什么慈善基金会,但是他们可以捐钱呀,博得就是一个名声和一份尊严。
就是这样,高衙内一个极度自私的想法,却又引发了一场行善风暴。
粥场多的那些难民都不用排队了。
商人的名声也就随之高涨起来,支持新法的声音是越来越高,反对声是越来越弱。
由于上面有皇上、王黼、童贯等人的支持,而下面李奇的暗中操纵,一些保守派的士大夫们开始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但是这只是代表他们输了第一阵,当年王安石变法刚开始也是势不可挡,所以他们并没有灰心,开始四处游说,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种种现象表明李奇这变法第一步已经算是成功了。
然而,就在外面闹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