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样子。
大妈一把把小孩抱到腿上,“医生,左手,右手?”大妈问。
“左手。”羊亦丰说。
大妈很快抓住小孩的左手按在桌子上,小孩不想被绑着,全身扭动起来,像条泥鳅。
“明明,别动!”那大妈说。
小孩不动了,委屈地看着大妈,另一只手捂着肚子,他说,“奶奶,我肚子要痛死了。”
羊亦丰将手指置于小孩寸口位置,细细地听着。寸口可分为3个部位,即常说的寸、关、尺。通常以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这就是寸口诊法的的三部九候。
通俗来说,寸口就是手腕处的动脉,很容易找到。
寸、关、尺就是那个动脉处的三个点。
而所谓浮、中、沉,可以理解为把脉时使用的力度。用力压,还是轻轻地压,还是不轻不重的压。
把脉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把了脉得有一个结果,有一个判断。就是说这是个什么样子的脉,如何根据脉来判断病因出在哪里。
用脉形来描述脉的样貌。
中医经典之作《脉经》中说道,脉形有:浮脉、芤(kou)脉、洪脉、滑脉、数脉、促脉、弦脉、紧脉、沉脉、伏脉、革脉、实脉、微脉、涩脉、细脉、软脉、弱脉、虚脉、散脉、缓脉、结脉、代脉、动脉、迟脉。
古人用词,实则体会入里。
何为洪脉?
洪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大致可以理解为,你手稍微抬起来一点,你就感到到它跳动得很厉害。但是你紧紧地按下去,又觉得它是无力的。
而弦脉和涩脉更是有趣。
弦脉说,你感觉它就像在弹琴一样。
涩脉则说,你感觉它就是一个非常的羞涩的小姑娘。
所以说这脉它是活的,而且它还是隐藏起来的。把脉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有耐心,也要有些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