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复制二战德国的主力潜艇vii型潜艇时,直接参与翻译图纸的译员多达三百余人,仅设计说明、技术图纸、详细施工流程说明、开发数据、制造流程等一系列的技术资料足足运了七卡车,资料重量超过十五吨!
而为了掌握制造潜艇的技术,船厂更是用了一年的时间作准备。从生产制造专用设备,到培训工人,而在陇海铁路沿线,更是有多达315家企业加入到潜艇制造这一“一号重点工程”之中,为潜艇生产各种舱内配件,其中太多的配件。都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设备,可以说,为了现在的这几艘潜艇,公司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力量,终于,现在,第一批九艘潜艇中的三艘完工了。
“总理,在过去的半年间。海战队利用训练艇,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训练,培训艇员五百人,在潜艇交付后,我保证在半年内,就可以初步形成一支潜艇部队!”
望着有些失神的总理,沈鸿烈在一旁有些意筹志满的的说道,所谓的模拟艇实际上是建在连岛基地内一间仓库内的潜艇模型,精心挑选出来的艇员在模型内接受训练,当然,所有的训练参数都是由教员给出,对于中国海军而言,潜艇是一个极为新鲜的武器,在海战队决定制造潜艇的时候,全中国学习潜艇的不过仅只有十二人,而他们还是民国三年,由大总统派出前往美国学习潜艇的海军军官,真正的技术人员几乎为零。
而海战队潜艇训练班在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教材,则是公司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从德国海军弄来的,不过在那种“潜艇abc”的训练过程中,艇员和军官们不断的根据实艇情况加以调整,尽管修改多项训练科目,并进行了很多强化训练,但是直到现在,他们还是没能制定出一套真正的训练大纲,毕竟,陆上的模似训练,远不能同实际操作相比,只有实际操作之后,才能对潜艇实际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制定出一套合格的训练大纲,对此沈鸿烈自然深知,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说“潜艇部队”而未提战斗力的形成。
无论是这三艘,还是未来的九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