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融机构鼓励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发展的多重影响下,上海内股股票市场繁荣起来,这亦是洋行以及犹商集团将视线转身这一“充满机遇之地”的根本原因。
而在民国四年至五年的上海证券交易中,98%是公债,股票不过应应卯,拍拍空板而已,远无法同连云港的“股高债少”相比,而在上海交易所开拍过的公债主要有:十年长期、整理六厘、九六公债及中央政府发行的四年库券、续发四年库券、建设库券和善后短期4种。
公债交易业务兴起是源于发行市场的膨胀,仅在过去一年中,为了全力推动国内实业建设,在收回关税、免除厘金的利市消息下,中央政府在国内正式发行的公债有17种,总金额9.72亿元,远超过过去多年间发行公债数倍。
而随着巨额公债发行,政府为了推销公债,给承购公债的金融机构以十分优惠的条件。财政部发行公债或国库券以50%的折扣向银行抵押,然后送到证券交易所开拍出售,交易所开拍的行市,一般为公债面额的60%左右,然后再以低于行市的10%~15%与银行结算,从而使银行包销公债获利可观。
此外,政府为鼓励银行购买公债,规定银行可以用购入的公债以一定比率作为发行准备和储蓄存款的保证准备,所以银行所得利润比任何放款均优,大量公债上市,又有银行业的积极参与,使公债的二级流通市场交易十分旺盛。
相比于上海并不算繁荣的股票市场,上海洋行纷纷将巨额现款投入到公债投机之中,在民国4年年末时。公债的主要持有者方为银行业,而在以犹商为首的洋行抢购下,银行业持有公债在数月内,从多达五亿元。下降到不足五千万元,而在这种抢购之中,交易所开拍的行市价,更是达到公债的120%之高,
通过投机巨额公债,在短短数月间,上海洋行即获得了数以亿万的赢利。不仅洋行卷入其中,上海的外资银行亦卷入其中,如汇丰银行这样的大型外国银行,从一月至五月,放贷不过三千余万,而公债投资却高达一万